陈林华:教授,硕士生导师,体育学院研究生教学中心主任。2003年毕业于南昌大学,获工学学士学位;2006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,获文学硕士学位;2021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,获教育学博士学位。
专业领域方向为体育管理,针对体育城市建设与评价、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、文体旅商展融合发展等展开深入研究,取得了一系列成果。共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、上海市哲社、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、上海市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等科研课题30余项,以第一/通讯发表《体育科学》等核心论文20余篇,1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,出版教材1部,获得上海市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、三等奖。
联系方法:
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,021-64252939,samc@ecust.edu.cn
研究方向
[1] 体育城市建设与评价
[2] 大型赛事与城市发展
[3] 大型赛事驱动文体旅商展融合发展
招生领域
[1]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
[2] 体育硕士(体育教学、运动训练)
主持/参与科研项目
[1]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:国际体育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(13JYC890007),2013-2016,负责人
[2] 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: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举办城市网络的演变与作用机制研究(2017BCK003),2017-2020,负责人
[3]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基地项目:上海新中考改革背景下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(YS2430403),2021-2022,负责人
[4] 上海市体育决策咨询研究重点项目:以城市运营理念推动上海文体旅商展融合发展研究(TYJCZX202401),2024-2025,负责人
[5] 上海市体育局重点委托: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政策回顾与战略展望研究(TYSKYJ201403),2023-2-24,负责人
[6] 上海市体育决策咨询研究课题: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中赛事品牌形象设计研究(TYJCZX202301),2022-2-23,负责人
[7] 上海市体育决策咨询研究重点项目:上海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研究(TYSKYJ202004),2020-2021,负责人
[8] 白银市体育局委托项目:白银市体育事业“十四五”规划研究,2020-2021,负责人
[9] 上海市体育局决策咨询项目:提升上海“国际体育赛事之都”核心竞争力(TYSKYJ201887),2018-2019,负责人
[10] 上海市体育局决策咨询项目:上海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研究——基于城市网络的视角(TYSKYJ2017007),2017-2018,负责人
[11] 上海东亚体育文化中心横向项目:上海东亚中心功能升级改造研究,2017-2018,负责人
[12] 上海市体育局重点委托:上海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研究(TYSKYJ201501),2015-2016,负责人
[13] 上海市体育局决策咨询:上海国际体育赛事网络研究(TYSKYJ2015076),2015-2016,负责人
[14] 上海市体育局重点委托: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公益开放补贴研究(TYSKYJ201407),2014-2015,负责人
[15] 上海市体育决策咨询项目:上海体育赛事发展定位研究(TYJCZX202214-B),2014-2015,负责人
[16] 闵行区体育局横向项目:闵行区体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 ,2016,负责人
[17] 闵行区体育局横向项目:闵行体育十三五期间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研究,2017,负责人
[18]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:中国特色体育赛事体系重构与创新研究(23&ZD194)子课题负责人
代表性论文
[1]国际体育赛事举办与我国城市国际化:历程、经验与展望 [J]. 体育科学, 2019, 39 (11): 15-25. DOI:10.16469/j.css.201911002.
[2]国际体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[J]. 体育科学, 2014, 34 (06): 34-41. DOI:10.16469/j.css.2014.06.007.
[3]城市国际体育赛事网络联系度研究——以上海六大品牌赛事为样本 [J]. 中国体育科技, 2015, 51 (01): 66-72. DOI:10.16470/j.csst.2015.01.010.
[4]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内涵、特征及推进路径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23, (12): 1-8.
[5]职业体育俱乐部慈善基金会发展的欧美经验与启示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21, (06): 41-47.
[6]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价值及路径选择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21, (02): 28-35.
[7]学习导向、网络能力对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 [J].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20, 35 (05): 96-109.
[8]“欧洲体育之都”评选促进体育城市建设实践经验与启示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20, (06): 40-46+91.
[9]“一带一路”体育赛事发展困境与优化路径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20, (05): 16-22.
[10]伦敦打造全球体育城市经验及启示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20, (02): 46-52.
[11]大型体育赛事助力上海城市国际化历程、经验及启示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19, (12): 37-43.
[12]上海建立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可行性研究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15, (11): 106-110.
[13]上海航空运动文化发展研究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15, (10): 39-43.
[14]我国体育城市发展指数研究——以35个大中城市为例 [J].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, 2014, 48 (09): 29-33+43. DOI:10.15930/j.cnki.wtxb.2014.09.007.
[15]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的研究 [J].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, 2014, 26 (05): 403-408. DOI:10.14036/j.cnki.cn11-4513.2014.05.007.
[16]体育赛事观众上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:呈现与构建 [J].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, 2014, 33 (03): 59-63.
[17]慢城运动与东黄山体育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[J]. 山东体育科技, 2014, 36 (02): 110-113. DOI:10.14105/j.cnki.1009-9840.2014.02.028.
[18]上海体育产业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研究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13, (06): 70-73.
[19]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服务补贴办法研究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13, (05): 81-84.
[20]消费城市兴起与上海体育的发展策略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13, (03): 91-94.
[21]我国大学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13, (02): 103-106.
[22]青奥城市新加坡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[J].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1, 25 (06): 34-38. DOI:10.15877/j.cnki.nsic.2011.06.013.
[23]新加坡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11, (11): 68-71.
[24]欧美体育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[J]. 体育与科学, 2011, 32 (02): 18-22+37. DOI:10.13598/j.issn1004-4590.2011.02.010.
[25]大型体育场馆文化展示研究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10, (06): 57-60.
[26]社会民众奥运会赛后倦怠对策分析 [J]. 体育文化导刊, 2008, (10): 56-58.
[27]城市中央体育区(CSD)的特征与开发策略探析 [J]. 体育与科学, 2008, (02): 16-19.